@房财经 郑玉华
39岁的吕翼,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
一年前的6月23日,他站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,成为世茂集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总裁。彼时,在外界眼里,他是许世坛父子心中最倚重的职业经理人。
然而,在吕翼权利登顶仅仅一周时间,因一笔于新加坡上市的10亿美元债券,未按期支付,世茂集团正式暴雷了。
此后,多米诺骨牌连续倒下。年轻的吕翼和世茂集团一起,开始了一步步的救赎之路。
现在,随着股票的复牌,世茂集团已跨过了化债路上最难的障碍。而在位405天后,吕翼也结束了他的执行总裁之履。
8月2日晚,世茂集团发布公告,因职务调动,吕翼由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,调任为非执行董事,自公告日起生效。
公告显示,吕翼现为世茂集团最大的地区发展总监,负责海峡地区(主要包括褔建、广东及海南等地)的整体营运、发展及管理,以及集团资产管理。
与一年前晋升执行总裁时,世茂集团公布的吕翼个人资料相比,除了年龄和职务改动外,其余只字未动。
短暂的兜转后,许氏父子又让吕翼回到了曾经的崛起之地。他的薪酬,也从260万元,降到了192万元。
解铃还须系铃人
1984年生人的吕翼,自大学毕业后便入职世茂集团,至今已到第15个年头。15年间,他从管培生开始,一步步登顶打工人职业天花板。
在曾经行业狂飙的年代,吕翼是整个地产圈最为外界称赞的职业经理人之一。人们给他最常惯的标签是年轻有为、敢打敢拼。
而这份荣耀的背后,是吕翼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式的时运。
2008年,吕翼入职世茂集团的第一站是许荣茂的老家泉州。他在世茂集团泉州首个项目——世茂御龙湾项目担任总监一职。
在老板的眼皮底下工作,吕翼干劲十足。一年后,吕翼负责的位于泉州石狮市世茂摩天城项目,实现了3天20亿元销售的佳绩,让他进入许荣茂的视线。
此后,在整个行业上升的烘托及自身努力下,吕翼很快在世茂集团“冒尖”。2014年,世茂集团扩大组织架构,业绩不凡的吕翼顺利成为闽南区域公司总裁。
这一年,他刚满30岁。
随后,世茂集团再次将闽南、闽北两家区域公司合并,组建了新的福建区域公司,掌舵者吕翼。到2018年,福建区域公司的销售额,已成为福建省内房地产销售排行榜第一。
2019年,福建区域公司更名世茂海峡,销售额突破900亿元,2020年、2021年连续突破千亿大关。这期间,吕翼并没有只局限于八闽之地,而是在长三角、大湾区、京津冀等区域,均留下了自己痕迹。
世茂海峡作为一家区域公司的销售额,足以跻身TOP百强榜单的前50名。
2019年初,许世坛接棒父亲许荣茂,开始掌舵世茂集团。随着许世坛的上位,吕翼也迎来了最为高光的时刻,2020年初,年仅36岁的他晋升世茂集团执行董事,成为许世坛的左膀右臂。
许世坛刚上位进行的第一件大事儿,便是和福晟国际的“世纪并购”。2020年1月,世茂集团开始介入盘活福晟国际,二者与东方资产、信达资产共同组建"世茂福晟——福建福晟"合作平台,而该平台的掌控者,正是吕翼。
在许世坛看来,他原本期望这笔交易能产生1+1>2的效果,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。世茂入主福晟后没多久,双方便开始发生摩擦,甚至产生抢夺公章、私拨巨款等一系列闹剧。
最终,不到一年的时间,这场千亿级别的并购落得一地鸡毛。福晟集团继续在资金困局中挣扎,而世茂集团也在几次大的并购后,朝着暴雷的方向一步步滑落。
资金危机发生的前夕,吕翼成为世茂集团的执行总裁。在世茂集团疯狂扩张并购的年代,吕翼是走在最前头的人,也是实际的操盘者。而当企业发生危机后,由他来具体化债,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。
重新上路
7月28日,世茂集团同时发布了2021年度、2022年度及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。随着三份财报的刊发,停牌整整15个月的股票,也于7月31日恢复买卖。
2021年,世茂集团营业收入1077.97亿元;到了2022年缩水41.5%,为630.4亿元。
利润方面,2021年净利润亏损289.1亿元,其中归母净利润亏损270.93亿元;2022年,世茂集团亏损206.66亿元,其中归母净利润亏损为214.92亿元。两年的归母净亏损合计达485.85亿元。
截至2022年末,世茂集团总资产6162.11亿元,同比减少1.89%;总负债5367.06亿元,同比增加4.4%;总负债率87.1%。
净资产795.05亿元,其中股东权益365.25亿元,少数股东权益429.8亿元,分别占比45.94%、54.06%。
按照少数股东权益占比,世茂集团少数股东2022年应承担利润亏损的一半,但其反而盈利了8.33亿元。这种权益占比与利润分配不向匹配的情况,在其2021年业绩报告中同样存在。
数据充分表明,世茂集团过去的两年内,“明股实债”问题比较严重。而在年报里,世茂集团的回应,也变相承认了这一事实的存在。
至2022年末,世茂集团总的有息负债2740.07亿元,较2021年末的2317.59亿元增长18.2%,较2020年的1451.43亿元,增长了88.78%。
债务越化越多的背后,世茂集团给出的解释是,由于整个行业的持续衰退,使得部分联营合营公司的合作伙伴提早撤回投资权益,而这些合联营企业均为其附属公司,最终导致借贷总额增加。
有媒体统计,在世茂集团过去两年增加的1288.64亿元有息债务中,有超过1100亿元则是由表外债务并表而来。而2021年末,在瑞银的一份报告中显示,世茂集团的表外债务约1200亿元规模。
常年来,“明股实债”一直是所有开发商最为惯用的融资手段,但也是向来避而不谈的话题。而世茂集团在财报中,将这部分隐藏在水面底下的债务并表,长期而言并无坏处。
但短时间内,许世坛和世茂集团的压力山大。
截至2022年末,世茂集团一年内的银行借款1748.44亿元,优先票据165.28亿元,占总有息负债的69.84%。
而同期它的现金仅为337.72亿元,较2021年578.84亿元,减少41.66%;其中受限制资金117.37亿元,同比增加16.55%,真正在手的现金220.35亿元,同比减少53.92%。净负债率高达302.2%,现金短债比仅为0.03。
面对如此局面,世茂集团能做的除了展期外,只能寄希望于销售端的回暖和加快资产的出售力度。
上半年,世茂集团累计合约销售280.7亿元,较上年437.7亿元,下滑35.87%;累计合约销售面积186.81万平方米,较上年270.86万平方米,减少31.03%。其境外债务的重组方案,目前仍在各方讨论中。
8月2日的公告末尾,世茂集团的执行董事已由原先的5人减至4人——主席许荣茂,副主席兼总裁许世坛,以及两位老臣汤沸、谢琨。
对许氏父子而言,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。而将表外债这个最大隐患并表后的世茂集团,随着股票复牌,也走上了重生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