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财经 王哲
利空出尽是利好。
过去两年,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深度调整,大量房企暴雷,曾经的行业百强,有一半陷入了资金危机的困局。
这期间,在一系列政策等利好手段的刺激下,房市偶或迎来短暂复苏。但对整个行业而言,利空依然像个幽灵一样,游荡在房地产的上空。
每一次,当某个行业巨头轰然倒下时,身处房地产行业的每一个人,都期盼着市场或许已经触底,行业即将复苏。然而,希望和理想,终究被骨感的现实一次次击碎。
而这一切,随着宇宙房企碧桂园陷入危机,似乎达到了新的顶点。
8月12日,碧桂园选择周末人们休息之际,对过去近一个月来沸沸扬扬的舆论,做了一次短暂总结——旗下11笔境内债从8月14日起全部停牌,以待债务重组。
严格意义上讲,碧桂园直至此刻并没有暴雷,其两笔美元债利息虽未能在到期日支付,但仍没过30天的宽限期。而在此之前,碧桂园境内债偿付一切正常,无任何违约记录。
然而,杨惠妍此刻主动选择将境内债务进行重组,犹如此前将所持碧桂园服务20%的股份,捐给自家慈善基金会一样,再次将碧桂园和杨氏家族,推向了风口浪尖。
截至8月14日收盘,碧桂园股价报0.8港元/股,较上个交易日跌18.13%,曾经的房企一哥已彻底沦为仙股。与7月底相比,半个月时间,碧桂园股价腰斩一半。
也许,在杨惠妍和她的家族眼里,与其遮掩捂到最后暴雷,倒不如在最坏的事情尚未发生之际,主动将所有不利因素出清,提早对债务进行重组,换来一个重新上路的碧桂园。
而这一切,在3年前还是另外一番景象。
若干年之后,当人们回顾中国房地产历史时,或许会把2020年定义成一个重要年份。
这一年开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,彻底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。但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仍然增长了8.7%,突破17万亿元大关。
在高杠杆模式带来业绩狂涨的驱使下,尽管监管层推出的“三道红杠”政策束缚着所有房企,但整个行业依旧沉浸在过去多年高速发展的红利中,很少有人意识到危险已悄然迫近。
2020年,百强榜单的前10位,民营房企和国央企各占其4,另两个名额则由万科、绿地两家混合制房企所有。
但在规模上,民营房企占据绝对优势。碧桂园和恒大分别位列榜首与探花位置,全口径销售分别达到7888亿元和7035亿元;4家民营房企的销售规模达到2.37万亿元,是4家国企央企1.43万亿元的1.66倍。
3年后,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1-7月份TOP百强榜单中,恒大和融创中国,已彻底淡出前10强,而连续霸榜首位多年的碧桂园,前7个月的销售额仅为1749亿元,滑落至第6。
其中行业前10的位置中,民营房企还有3家,国央企则增至6家,混合制房企仅剩万科一家。
图片来源:房财经公开资料整理
房财经统计,2020年百强榜单中,已经发生暴雷的房企42家,其中40家为民营房企,2家为混合制房企绿地控股、远洋集团,它们2020年分别位列百强榜第7位、36位。
包括阳光城、泰禾集团、蓝光发展、新力控股等在内的9家房地产企业,更是因暴雷引发的持续债务危机,退出了上市公司行列。
另外,包括碧桂园、万达、德信中国、方圆地产、正商集团等多家房企,因债务违约风险巨大,而处在暴雷的边缘。
而国央企开发商中,目前尽管没有暴雷者,但包括华侨城、中交地产等3家发生了亏损。今年上半年,中交地产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.5亿元,同比下滑754.76%;而华侨城2022年更是因巨额计提导致亏损127亿元,被外界质疑财报“洗澡”。
如今来看,2020年发生暴雷、亏损、破产重组、被变卖的百强房企,共有52家,占了当年百强榜单的一半以上。
仅仅3年时间,一切物是人非。
彼时专心造车的许家印意气风发,一口气推出了涵盖所有车型的恒驰1-7,立誓要在2025年恒大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;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,则醉心于他亲自规划的粉红色机器人,交由杨惠妍掌控博智林的一切;融创孙宏斌则依旧到处充当白衣武士,全面扩张文旅项目;刚刚接过父亲权杖的许世坛,喊出了并购福晟国际会产生1+1>2的结果……
而今,依靠着过去积攒下的人设,孙宏斌已将融创中国债务全面重组,正在恢复正常的路上匍匐着;许家印在盘桓近两年后,赶在大限之前发出了核数师无法发表意见的财报,而招致整个社会的群起愤慨;就在恒大财报余音未了之际,碧桂园一系列事件,更将舆论引向了更高的关注程度……
曾经,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面旗帜,恒大的倒下,没能换来鲸落万物生的局面。现在,碧桂园危在旦夕,两家宇宙房企的先后塌陷,能否将房地产行业的利空全部出尽?抑或给本已脆弱至极的行业,形成更大的重创?
答案,只能随风在时间中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