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财经 李琦
又见到地产圈的测评榜单,很不情愿去打开。
有关2023年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,两个测评机构先后出榜,依然是一堆小学生就能看出的BUG。不论研究报告有多长,用了多少表格来说服自己的专业性,仅看第一名,就能看出它们的乱象。
两份榜单的头把座椅,中海发展都坐上了。但很神奇,它的品牌价值悬殊巨大,A机构评成1400亿元,B机构评成810亿元,相差590亿元。看到此结果,中海发展董事会主席颜建国恐怕自己都觉得发笑,无颜把这以成果转发微信朋友圈。
不过,两个榜首的成绩单,中海发展的官微还是都第一时间发表了。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,只是在发布B机构的测评成果时,它刻意隐去了绝对值。而A机构的1400亿元,却写得真真的,还特意加粗了。
原来,央企也好这口啊。
保利发展也是如此,A机构的榜单一出,品牌价值1400亿元,并列第一,旗下多个子品牌排名靠前。于是,它在官微连发了六条稿子,以彰显实力。保利发展党委副书记胡在新亲自进京拿奖。反观B机构的成功,保利发展似乎不感冒,只列榜单第4位,品牌价值只有550亿元,官微也没见发布。
仅这第一名,就弄得啼笑皆非。地产圈内人士,房企内部员工都看到了,只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,指出”皇帝的新衣“有问题。
接下来,关于这两份品牌价值榜,房财经斗胆来指出一二。
1、榜单不完全。A机构只发布了30强,B机构发布了50强,难道30名或50名开外的房企,没有品牌价值?是没能力研究它们的品牌价值?如果有,为何不公布?
2、遮遮掩掩地排名。B机构坦荡一些,50强房企全部列出,品牌价值白纸黑字地写上了。而A机构偷天换日,搞了一个《2023中国房地产行业公司领导品牌》,一共 6家:保利发展、中海发展、万科、绿城、招商蛇口、华润置地,品牌价值分别为1400亿元、1400亿元、1250亿元、1150亿元、1100亿元和950亿元。
然后,A机构又搞了一个《2023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30》,这30家企业里,竟然不包括上面6家,竟然表格上后面没有品牌价值的具体数值,更没有标出排名序号。在公布央企品牌价值TOP10和国企品牌TOP10时,又把品牌价值的数字标上了,实在是太随意。
问题又来了,这个央企TOP10里,不包括保利发展等几家所谓的领导品牌。中国金茂排在央企地产品牌价值TOP10第一名。A机构这样做的目的,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企业出现在TOP时里。真的有点贻笑大方了。
3、一些龙头企业消失了。两年多来,一批民营房企出现了暴雷,两家机构都把它们剔除了,这个道理说得通。但一些没有暴雷的,却也拿掉了。比如,民营企业的标杆龙湖集团,A机构就直接把它砍掉了。还有曾经的宇宙房企碧桂园,在两家机构的榜单都不见了。在地产界品牌价值榜单里,没有龙湖集团,这本身就是个致命的问题。A机构居然还刻意地隐去了中国铁建地产集团、建发地产集团,淡化了越秀地产。
4、悬殊巨大的价值。两家机构的品牌价值测评呈现出一高一低的奇特现象,而不是接近。拿第一名中海发展举例,A机构评估价高于B机构590亿元,高出了70%。明眼人一看,至少有一家的数字是错的嘛,或者两家都是有问题的,这令榜单的公信力大打折扣。
5、花样百出的子榜单。有了主榜单,还不忘发布子榜单,两家机构都是这么干的。除了国企、央企TOP10,还有区域TOP10。A机构还搞了个《2023中国房地产综合开发专业领先品牌》,楼盘品牌价值,甚至高质量发展优先项目也弄上来了。B机构把代建品牌、品牌成长性10强,房建供应链品牌也混在一起发布了。殊不知,榜单越多、越杂,越在失去价值。
透过一份品牌价值排行榜,就可以窥见地产行业卷成这样、浮躁成这样。现在,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,正是拼刺刀、抢收的好时候,真的不希望再被玩坏了。
有关A机构和B机构是谁,房财经这里就不点名了。在行业里,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。
最后,还是想说一句正确的废话:公信力,是榜单的价值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