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财经 王哲
“从平安的角度来说,我们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。”
8月24日,在中国平安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谈及对不动产领域投资看法时,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,掷地有声地说。
不仅如此,在邓斌看来,平安还要继续寻找,提供稳定长期现金流的优质不动产。“未来,平安对于商办、工业园区、数据中心、物流、基础设施建设等,仍保持着浓厚的配置兴趣。”
确实,在整个房地产行业跌入冰窖的时刻,作为国内最知名的“地主”,以及开发商眼中最红火的金主爸爸,平安高管的此番表态,对当下的市场,也算是一种利好行为。
有意思的是,不知是邓斌疏忽还是刻意回避,他在提及一堆不动产名目时,并没有阐述在不动产领域的旗舰公司——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。
卖保险的中国平安,一直被视为国内最大“地主”,而这个身份背后的实际操盘者,就是平安不动产。
在房地产下行的今天,到底平安不动产涉房投资多少?踩了多少雷?不仅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不清楚,恐怕连平安不动产董事长蒋达强也云里雾里。
房财经遍查各种信息,来试图还原一下这个“最牛地主”的家产。
投资超过400家地产公司
房财经统计得出,截至目前,仅平安不动产一家,通过22家一级子公司,再对外投资二级、三级、四级子公司,共投资了超过40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。并且,有至少一半,平安不动产处于全资或控股地位。
而这已经是平安不动产,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战略收缩后的数字。
40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背后反映的,是平安不动产在国内拥有着,远超过此数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。
换句话说,在国内,平安不动产当下拥有着不少于40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。这个数字,足以让它跻身目前国内开发商头部阵容。
与其他开发商的唯一区别是,平安不动产的地产业务,几乎都是联营或合营项目,没有一家以平安冠名。除此之外,几无任何差别。
这其中,以平安不动产的身份,直接入股的开发企业仅为8家,其中6家平安不动产为控股或大股东地位。合作开发商包括首创、招商局、朗诗、金地、宝龙、凯德、滨江、万科、龙湖、仁恒等品牌。
而真正为平安不动产在地产领域,开疆拓土的,则为其全资拥有,或参股的10余家一级子公司,它们或者直接参与投资房地产,或者通过旗下子公司再进行曲线投资。
主要包括桐乡平安投资有限公司、桐乡市安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恒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安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平安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市盛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圳联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。
可以说,它们才是平安不动产,扎根房地产市场的根基所在。
其中平安不动产全资拥有的一级子公司共9家,以深圳恒创投资、深圳平安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、桐乡平安投资三家公司,为主要力量。
以深圳恒创为例。该公司直接参股的房地产企业,目前存续的共有39家;而其通过23家100%全资子公司,又控股或参股了28家地产开发企业。
而在平安不动产参股的一级子公司中,桐乡安豪投资、深圳安创投资、深圳盛钧投资、深圳创朗企业管理、深圳豪宇企业管理、深圳联新投资等6家公司,则牢牢掌控着平安系,在房地产领域的半壁以上江山。
房财经统计得出,上述6家公司,通过直接或子公司投资的房企数量共为301家。其中投资最多的为深圳联新,投资107家,其他按数量依次为,深圳安创97家、桐乡安豪投资62家、深圳盛钧投资25家、深圳创朗6家、深圳豪宇4家。
这6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为,平安不动产占股49%,另外51%的控股权由深圳平安创科拥有。
平安创科的身份有些特殊。它成立于2015年,分别由深圳平科信息咨询、深圳恒创投资各持50%股份。而深圳恒创又是平安不动产的全资子公司;穿透股权后,深圳平科的最终控制者也为中国平安。
也就是说,中国平安的房地产生意,主要寄托于平安不动产,而真正的操持者,则是平安不动产的孙子公司平安创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平安创科成立的这一年,也是国家对于险资进入地产领域,政策开始松口的那一年。
常走河边得湿鞋
在中国平安投资过的房企中,不乏恒大、碧桂园、融创、华夏幸福、旭辉、中国金茂、华润置地、中南建设、富力地产等等,众多知名开发商。
截至目前,中国平安依然重仓碧桂园、旭辉、中国金茂、华夏幸福等房企,是它们的二股东或三股东。
在投资房地产的赛道上,中国平安分两条线进行。于上,中国平安以寿险母公司的身份,直接对开发商母公司进行股权财务投资;于下,平安不动产则通过其自身,或控制的下级子公司,与合作开发商子公司进行着具体的项目合作。
房财经不完全统计,与平安不动产合作的开发商,几乎囊括了当下所有一线阵容的房企,至少有60个品牌以上。
其中国央企包括招商局、华润置地、保利、远洋、中交地产、中铁房地产、首创、北辰、中海、华侨城等等。而民营房地产合作则主要为龙湖、碧桂园、雅居乐、迪马、时代地产、绿城、正荣、旭辉等等。
在整个市场暴雷声频频的当下,外界难免会起疑,与如此多的开发商合作,控制着400余家开发公司,平安不动产是否也跟着踩雷,深陷泥潭?
房财经统计得出,在平安不动产投资的开发商中,至少有48家公司,存在股权出质、被执行、失信、退出等行为。
涉及的合作品牌包括方圆地产、天房集团、新城地产、雅居乐、俊发、正荣、富力、海伦堡、奥园、碧桂园、中南建设、时代地产、广州城建开发、美的置业、保利、迪马、花样年、中海、金科、弘阳、招商局、华润置地、佳兆业等20余家知名开发商。
但从公开资料和数据分析,这些出问题的开发公司,当下也只隔离在合作开发商体系内,并不涉及平安不动产自己。
在规避风险,选择与暴雷房企及时绝缘方面,平安不动产很迅速。
一个明显的例子是,成立11年以来,平安不动产在企查查上的司法案件,仅为6条。
其中4条是自然人与其纠纷,而真正涉及房地产合作的只有2条——今年4月,其状告新力地产旗下子公司。新力曾推出平安不动产在南昌的一个项目,但另一个合作方宝龙地产也暴雷了。
在房财经的统计数据中,截至目前,因为合作方出问题,导致平安不动产全盘接手的开发企业,仅为3家。分别是,太原富力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、太原永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、贵阳花溪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。
其中前两家,原是平安不动产与富力地产的合作开发企业,富力子公司持股51%,平安不动产子公司持股49%。富力地产于2020年12月30日,退出这两家公司,由深圳联新投资和深圳安创投资,分别全资持有。
贵阳花溪金科的案例,则比较有意思。
其目前出现在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,截至2022年7月31日的商票持续逾期名单上。上榜该名单,意味着自今年2月1日至7月31日,贵阳花溪金科至少已出现3次以上付款逾期,且截至7月31日有逾期余额,或7月当月出现付款逾期的承兑人名单。
贵阳花溪金科成立于2020年8月13日,其最初的股东是,贵州金科天宸持股60%,深圳创朗持股40%。但2022年6月7日,贵州金科天宸退出,变为深圳创朗全资拥有。
由此可基本推断出,贵阳花溪金科之所以上黑榜单,更多原因或在金科地产,而非平安不动产。
平安不动产"平安"吗
如果仅分析平安不动产的现状,邓斌在8月24日的表态,是有一定论据基础的。
在投资了超过400家的房地产公司后,只出现3家被迫全盘接管,这足以表明,平安不动产目前的风险,的确是可控的。
但是,在大环境的持续恶化的背景下,平安不动产的业绩是否还能持续增长,随着日子的推移,其风险是否会放大,则值得关注。
至少从过往的数据看,它已经在走下坡路。
2022年第一季度,平安不动产营收5.09亿元,同比下降55.59%;利润总额6.77亿元,同比下降24.59%。
二季度的数据不得而知,但在4月份受上海疫情的影响下,大概率不会太好看。
而2021年,平安不动产实现营业总收入38.85亿元,同比增加16.02%;利润总额58.47亿元,同比下滑8.78%。其中,2021年投资收益57.82亿元,同比下降7.23%。
纵观2019年、2020年和2021年,平安不动营收分别为21.98亿元、33.48亿元和38.85亿元,而利润分别为71.48亿元、64.10亿元和58.47亿元。
营收走高,利润下滑。这是一个危险的剪刀差。
负债方面,2021年平安不动产总负债592.74亿元,较2020年增长9.145亿元,同比增加1.56%。其中短期债务226.35亿元、长期债务357.52亿元。
从债务指标看,截至2022年3月底,平安不动产的合并资产总额1102.38亿元,资产负债率、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,分别为60.81%、57.48%和45.28%,较调整前分别上升5.09%、5.54%和7.11%。
尽管背靠中国平安,平安不动产并不缺钱,但其近600亿元的负债,在现有的环境下,压力不轻。
战略方面,随着年初蒋达强的晋升,平安不动产今年的重点业务,调整为要实现三个突破:一是商办业务;二是租赁住房业务,要创新模式;三是康养业务,将大力布局。
简单来说,布局收租类不动产物业,为平安集团保险资金,提供不动产领域相关资产配置,以及管理服务。
但是,多年来已经与开发商深度捆绑的平安不动产,能否在短期内实现转型,恐怕不易。
8月23日,中国金茂发布公告称,其间接控股子公司兴乾置业,将向另外一股东平安不动产,继续提供贷款,原贷款于8月22日到期。
一方面从开发商身上获利,一方面又依赖于开发商的资金。
平安不动产与开发商的关系,犹如其投资的4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,纷繁复杂的各种股权关系一般。
剪不断,理还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