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财经 王哲
时令已就要立冬,真正的冬天即将开始。
此时的北方大地,绿色正在渐渐消退,金黄色的树叶洒满地面,车轮辗过,卷起一股掺杂着尘土的碎片。
萧条,是冬天刻在普通人心中的烙印。但过后,会迎来盎然的春天。
对房地产行业而言,寒冬已经持续了一年。翻阅有限的历史,这样漫长的凛冬,此前从没发生过。
何时结束?是萧条过后的狼藉,还是重现生机?
这是所有关注着这个行业的人,内心深处的疑问。
中债增进发债200亿
11月2日,央行行长易纲在香港参加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态,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,已有了边际改善,他相信房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。
央行行长的声音,立马引来资本市场的反应。此后两个交易日,房地产板块一改之前颓势,快速反弹,多只股票开始上涨。
而就在易纲表态的前一天,中房协、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,联合中债增进公司,与21家民营房企召开座谈会。
主要内容是,明确中债增进公司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,范围也将扩大至更多的中小型房企。
这给寒冬中爬行许久的民营房企,多少增添了一丝暖意。
中房协的消息称,包括金辉、新希望地产、德信中国、大华集团、仁恒置业、雅居乐等,参加了此次座谈会。
旨在维护民营房企债券融资渠道稳定,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,恢复并加强对民营房企的贷款、投资,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。
据悉,中债增进公司目前正在推进十余家房企的增信发债,涉及金额约200亿元。
其中龙湖、美的、新城、碧桂园、旭辉集团、卓越集团等,正推进第二轮增信发行项目;金辉、新希望、雅居乐等,则在积极准备中。
自8月份以来,龙湖集团、美的置业、新城控股、碧桂园、旭辉集团、卓越集团等6家示范房企得到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支持,陆续完成增信发债,共融资83.68亿元。
中房协表示,尽管如此,但房企普遍反映,本轮发债数量少、覆盖面窄、条件要求较高。
为此,其在充分了解企业诉求后,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扩大增信范围,并主动与交易商协会对接,向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推荐企业名单,联系相关企业,有效促成了这次座谈会。
曙光已现?
事实上,自下半年以来,已有不断的利好政策出台,但基本都是围绕消费者层面展开。
9月底,央行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,包括符合条件的城市,可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、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、出售自有住房后1年内,重购可退个税。
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,包括天津、武汉、大连、石家庄、贵阳等20余个城市,将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调至4%以下。有超过100个城市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。
消费层面的政策利好,也促使房企的销售有了些许改观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商品房销售面积101422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2.2%,销售额99380亿元,同比下降26.3%;但相比于1-8月,销售面积和销售额,分别收窄了0.8个百分点和1.6个百分点。
中指研究院数据则表明,10月份,TOP 100房企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6.5%,但环比增长1.6%;1-10月,销售总额为60954.6亿元,同比下降43.4%,但降幅较9月收窄了1.7个百分点。
克而瑞数据显示,在TOP 50房企中,有32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长;其他18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,但降幅多在30%以内。
然而,尽管销售层面在缓慢向好,可这样的变化,已不能改善绝大多数民营房企可怜的现金流。
此时专门针对融资召开座谈会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在座谈会召开前的10月27日,央行副行潘功胜就已经在中债增进公司调研并表示,中债增进公司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工作,对维护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,要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。
对大多数销售、融资这两条腿均已残疾的民营房企而言,这样的利好消息,至少表明在融资渠道已基本锁死的情况下,新的转机似乎要来了。
在这个信号的带动下,也许会有更多的融资方式,重新向民营房企伸出橄榄枝。
近期有媒体报道称,包括工、建、中等多家大行接到通告,将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,除了开发贷、按揭贷外,还包括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券。
信心、信心、信心
面对早已风声鹤唳的市场,此时针对融资政策的推行,恰到好处还是为时已晚,只能用接下来的时间来证明。
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截至10月31日,房企待偿债券余额共计30075.9亿元;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合计9552.8亿元,其中信用债余额6339.5亿元,海外债余额3213.3亿元。
克而瑞的数据则表明,四季度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券,合计到期规模约1826亿元,其中海外债约630亿元。到明年一季度末,合计到期规模接近4000亿元,其中债券到期规模超百亿的房企共有6家,合计债券到期规模超1000亿元。
至少数据表明,情况不怎么不乐观。
即便中债增进公司的200亿债券,能全部顺利发行完成,面对接下来房企即将到期的庞大债务,多少显得杯水车薪。但它的意义,却又远远不止发债200亿这么简单。
可预期的未来,境外债大概率将被房企彻底放弃,毕竟三大评级机构自今年来,几乎降低了所有开发商的信用等级,而不少房企也主动放弃了评级活动。
境外信用资质已然受损,境外债融资之门基本封闭。此时,将已有的境外债进行展期,似乎成了当下民营开发商的必经之选。
将重心全部调回国内市场,期待政策的转变。而房企需要做的只有一条——努力保交付。只有将房子完完整整地盖好,顺利交给消费者,才能让其销售端的现金流逐步恢复。
更重要的是,这是对消费者购房信心的修复。
归根结底,市场之所以能持续低靡至今,根结在于消费者已经失去了信心。尤其是8月份的断供潮,更是将本已脆弱购房信心,敲打得七零八落。
整个市场已严重情绪化,无论做什么,一概用脚投票。这从上市房企过去几个月的股票、债市的表现,便可一览无余。
要将人们的信心恢复,必然付出漫长的时间和代价。保交付,则是信心恢复的基石所在。
11月4日,碧桂园官微披露,其前三季度交付已达45万套,四季度还将交付28万套;绿地、融创等前三季度交付量都超过了10万套以上。
连已经困难重重的阳光城,都已完成了近5.5万套的交付,林腾蛟更是下了全年交付10万套的军令状。
引用《南方周末》那句著名的新年献词:“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”。
房地产的冬天,终将过去。